IMG_0197

隨著每天充實的生活,竟然已經就這樣來到二月份了!!!!

原本這篇文章是要在前兩天完成的,但因為上篇不小心拖了一天,再加上這三天在 ”Herothon“,所以….。

一直以來對於黑客松(Hackathon)感到喜愛,但卻一直無緣參加。之前還是學生時代時,連兩次想參加在台北的Startup weekend都湊巧有其他workshop必須參加而無法前往體驗一番Q_Q但經過這三天的轟炸後,深深覺得人已老,這種活動已不適合我了Orz 突然覺得,每天晚上好好睡覺,白天工作不是很好嗎(泣)

但認真覺得,三不五時可以讓公司員工來個三天”移地訓練“,把一個產品從發想到做出pretotype是個不錯的”Workshop”活動~~~

IMG_0276

這次我們的活動與其說是黑客松,我覺得更像是三天的d.thinking workshop活動(這不是我之前一直想舉辦的活動嗎lollol d.thinking hackathon hahaha)。我們從點子發想,提出假設,路上訪問路人,修正,訪問,修正,做出pretotype,最後是各組兩分鐘的pitch。

ps. pretotype 是 prototype的在前身,文章稍後會再多做說明;兩分鐘pitch的話,則是矽谷這兒普片流行的pitch長度,通常會以說故事開頭,著重點在於闡述你想解決怎樣的問題?你的方法是什麼?然後待QA時候VC則會問你market size以及其他較為細節的問題。(ps. 尤其是Tim Draper,極度在意你的market size大小啊啊啊)

而不管是d.thinking、黑客松或是真的創一間start-up,都是會有所謂的產品或是服務的。

product manager,一直以來都是我的dream job。對於一個不會設計也不會coding的我來說,一直覺得很怪haha 後來漸漸發現,也許是因為工業工程背景的我(工業工程中與產品最相關的是人因工程,然而討厭生物的我對於人因工程一直毫無興趣可言lollol,倒是對於工業工程的流程改善十分熱愛,因此我發現,我極為喜愛產品與服務中的互動式設計)加上十分懶惰的我平常能躺就不會坐能坐就不會站,因此一直對於創造能夠改善人類生活的產品或是服務極為興趣,這也是為什麼我極度嚮往矽谷,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會在這裡的主要原因。

IMG_0192

一個產品的可行與不可行如何定義?我想,是所謂的timing,時機點。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外在基礎建設的完善,讓一個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產品變成一個極具創新性的熱賣產品。創新的定義百百種,而簡略地以技術面向將產品的創新分為三種:breakthrough、 extension以及me too。矽谷所講究的產品創新為突破式(breakthrough)型;台灣則是慣於以extension或是me too為主要的產品創新模式(在台灣談起新產品開發,多數公司都是採用EVT/DVT/PVT流程)。
 
而我發現:過去,在台灣看見的只是製造的流程;而現在,在這裡看見了整個產品的流程。在台灣多數人做的是:make product;在矽谷大家做的是:create product。make product 和create product之最大不同,在於make product只是一個實踐/製造的過程,少了市場接受度的風險;而creative product 需要承擔極大的市場風險,也許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會think big & 追求高報酬的原因了。之前提過,身在充滿成功案例的矽谷,這裡的人們卻熱愛討論失敗。其實,無論是start-up或是做產品成功率都極低(據說start-up的失敗率高達75%),而大多數的產品就算透過詳盡的策略規劃或是投入極大的資源多數仍以失敗收場。即便是擁有極多資源的大公司,像是google或是microsoft,甚至是現今多數人所崇拜的賈伯斯,其實經歷過極多失敗產品的例子。因此,學習面對失敗的mindset十分重要,大概也是為什麼這兒每天都在教我們失敗xD

I will fail and fail again until I succeed.

 
IMG_0180
 
而在面對做產品的過程:idea -> go for it -> validation -> failure -> move on。在你提出一個點子的時候,就像是假說理論裡所說的設定了一個假說,而pretotype階段就是用來驗證你的假(產)說(品)。
 
而在產品驗證過程中,你需要注意的事:
  • 別人所給你的意見並不能全盤採納,因為這個產品或是點子,對於他來說並不會失敗什麼,而你卻會因此失敗至少一年至兩年(花費在產品身上的時間)。因此,需要更為客觀的數據予以佐證。
  • 對於使用者的訪談,會因為在有無pretotype的情況下而影響,因為有些因素在沒有pretotype的情況下,是會被忽略的。知名的案例就是IBM的speak-to-type例子
  • 若是想了解使用者對於這個產品或是服務的興趣,也可以使用像是landing page的方式,透過登入email與瀏覽人數的比例去做測試。其他採用量化數據的方式,還有像是以實際測試人數與邀請人數比例的ILI (Initial Level of Interest)或是連續使用人數與嘗試人數的OIL(Ongoing Level of Interest)
 
而對於近日興起的群眾募資平台像是kickstarter/Indigogo,我也有了新的看法。過去,我將他們定義為一個提供給想實現一個點子/產品需要募資的人,讓他們有機會透過預先銷售商品的方式獲得資金予以實現的平台;後來,我發現對於許多想推行新產品的企業來說,是可以將他視為一個很好的行銷平台的;而現在,更發現:也許這平台是用來滿足pretotype過程中的需求—驗證產品(proof of product)。同時這也讓我聯想到其他軟體/硬體的快速驗證工具,像是:軟體可以使用POP app;硬體的話可以使用Arduino。而我想,也許他們的出現也都是剛好可以符合這個市場需求的。
 
對於pretotype十分感興趣嗎?想要更多關於pretotype的資訊,請參閱:pretotype it (連結是佛心作者給的免費電子書)
 
 
在台灣,只看得見台灣的面貌&市場,應該試著走出去,才知道這世界有多大,世界的其他角落正在發生著什麼事情。試圖讓自己不要侷限在,你曾經有過的經驗裡。…by Josie 
 
 
Josie @ DraperU